close
民進黨的路線是選後最常被拿來檢討的問題。我把它放到系列的第六篇,是因為個人政治信仰常影響到路線問題的詮釋,就算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希望花比較長的時間來思考,能更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

政治立場各異的作者,針對民進黨的路線提出了不同的批判:

曹長青:蔡英文輸在哪裡?

曹文認為蔡英文在政治、經濟訴求都模糊不清,加上策略上的諸多錯誤,導致敗選。「台灣民族主義」「小英魅力」和「創造第一女總統」等不是政治訴求、經濟理念的東西,可以讓綠營自我陶醉,但卻不能打贏選戰。

曹長青對中間選民路線提出了非常強烈的批評,認為民進黨:『「爭取中間選民」只是他們的一個藉口,一個掩飾他們沒有勇氣帶領台灣人民走向獨立的遮羞布而已。』

陳先才:蔡英文輸給九二共識

陳文認為『受制於民進黨基本教義派的束縛,民進黨政治人物始終無法在兩岸政策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和進展。這也是在臺灣內部政治爭奪中,相較於國民黨,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長期陷於被動境地的重要原因。』

阮銘: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

阮文反對如陳先才文中的尾巴主義,認為是:『馬英九和中國國台辦的跟屁蟲,「檢討」蔡英文敗在「兩岸政策」,敗在不承認「九二共識」。』另外阮文也反對如曹文中的『極端主義』不贊成『「檢討」蔡英文敗在「中間路線」,敗在蔡英文未高舉「台獨」旗幟。』


阮銘認為:『這次選戰失誤不在戰略方向,而在戰術操盤,未能使「公平正義」的「蔡英文價值」普遍深入基層民心,以擊敗「九二共識」的欺騙與威脅。』

朱雲漢:台選舉結果加強九二共識正統性

朱文指出:『民進黨“裝點門面”的大陸政策調整過於模糊而沒能勸說獨立選民,太過怯懦而沒能激發其傳統擁躉的支持。民進黨打“社會經濟公平”牌並沒能為其贏得競爭優勢;其選票未達到應有的水平,蔡英文的競選搭檔不力。』
 
張國城:2012選舉過後

張國城認為民進黨失敗的三個因素是1.避談兩岸 2.希望新台市和台北市選情越冷越好 3. 左傾路線。


這幾篇文章無論作者立場,一致認為在兩岸政治問題上,蔡英文的論述不夠清楚。而在經濟議題上,蔡英文的『公平正義』或『左傾』路線,雖然明確,但無法爭取多數的選票。

為了釐清問題,我以圖像化的方式總結這場大選的政治經濟論述軸向:


馬英九的軸向:

在政治方面,馬英九的政治信仰是『化獨漸統』。在現實中的政治立場從『不獨不統不武』到強力推銷『九二共識』,主張『一國兩制』深藍群眾也能接受他的主張。


在經濟方面,馬英九相信和中國的經濟協定『ECFA』是台灣經濟的出路,在一中框架下尋求其它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和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他在任期中為富人減稅,讓台灣房價飆漲,貧富差距擴大。

簡單講,馬英九讓台灣更為『香港化』。

蔡英文的軸向:

在政治方面,蔡英文曾是兩國論的起草者。在這次選戰中主張:『『台灣共識』,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應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

在經濟方面,蔡英文主打『公平正義』,反對貧富差距擴大,重視失業問題,強調在地經濟。蔡英文認為台灣是到了應該處理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和分配不均問題的時候了。
 
陳水扁時代,在爭取政治上成為獨立國家時,也尋求經濟上能更自由化。具體而言是許多政治人物常說的『新加坡化』。而小英的經濟論述有了突破,對自由化的浪潮提出反省,希望社會更重視分配問題,簡單而言可以說成北歐化』。

如果讓台灣人民有機會選擇,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要『北歐化』或『新加坡化』,希望『香港化』的人應該是少數。那為何馬英九能打贏這場選戰呢?  

台灣人對台灣前途的看法,在許多次民調中都表明:



認為自已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率一直在昇高中,而:



贊成與大陸統一的也越來越少。『維護台灣主體性』在台灣無疑是政治正確的選擇,趨勢上未來會更明顯。那就更奇怪了,我們要再問一次,為何馬英九能打贏這場選戰? 

從游盈隆主持的台灣太平洋發展協會/山水民調,在十一月份有個很有趣的結果:

民調中贊成台灣獨立的有38.2%,贊成統一的有19%,維持現狀的有27.4%,沒意見的有15.4%,而在其中:
 
統獨傾向方面:1)在獨派選民中,52.7%支持蔡英文,23.5%支持馬英九,5.9%支持宋楚瑜;2)統派選民中,61.5%支持馬英九,11.8%支持蔡英文,15.4%支持宋楚瑜;3)現狀派選民中,46.4%支持馬英九,21.8%支持蔡英文,12.3%支持宋楚瑜。整體來講,非常弔詭的,23.5%獨派選民選擇支持馬英九,竟成為馬領先蔡的『天外飛來的關鍵因素』。』

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兩岸政治主張都不明確,為了爭取選票,都算是一種模糊訴求。『九二共識』到底是一個中國或是一中各表國共間都沒有共識。而『台灣共識』到底在政治光譜中有多接近『一邊一國,兩國論』也要打上個問號。可是馬英九的說法卻能夠爭取到近1/4的獨派選民。這是綠營最應該檢討的部份。馬英九的競選團隊叫做『台灣加油讚』,競選過程大量使用台灣符碼,陸委會更猛打電視廣告強調如何維護台灣主權,馬英九甚至振振有辭的講:『誰罵我賣台請提出証據』。雖然獨派多數選民不相信,但有23.5%相信也就夠了

雙方的核心主張雖然都是模糊化,但模糊中也有積極的,可操作的『模糊』。
 
為了打贏選戰就調整路線,是非常捨本逐末的作法。更何況,調整路線爭取不到中間選民,反而失去更多獨派的支持。我在之前五篇文章中分析,民進黨選戰過程有許多和路線無關的戰術錯誤。戰術上的檢討,磨練,精益求精才實際,統獨路線爭論只會重覆陳年的口水大戰。

我畫的概念圖裏,經濟軸向一端是『右派』,(或可稱之為30年來的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浪潮)。台灣在爭取區域經濟統合時,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國內反對,而是來自中國。馬英九以親中的方式交換ECFA,但中國在偽裝成九二共識的一中框架裏,根本不可能同意台灣和其它國家簽定FTA或加入TPP,只會在『以商逼政』的策略下要台灣在主權問題上做更多讓步。ECFA在經濟上不見得有多少好處,對全民而言說不定是弊多於利,而表面上經濟的自由化卻帶來政治上更不自由。

更何況這幾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北非茉莉花革命和歐債危機,已經讓西方開始反思全球化浪潮的弊病。台灣也深受其害,在崩世代一書中有如下的描述:

『經濟全球化始于英美等國的民營化過程,而民營化又很快導致私營企業壟斷,其中最致命的是這些企業和新自由主義所奉行的“大市場、小政府”理念,最終必讓它們步上技術產業外移及國際勞動力的趨勢,結果令本國就業人口面臨失業,並且要面對因企業盈利而產生的通貨膨脹,民眾還會因為物價上漲而決定不生育,因而導致少子女化及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聽起來好像一連串宏大又亳不相干的問題,其實類似情況正發生在今日的臺灣(正如香港也面對類似情況),這就是《崩世代》作者們想向臺灣社會表達的訊息。』

蔡英文所提出的『公平正義』主張,被歸納為『左傾』,但我認為並不能簡化為社會主義,而比較接近北歐諸國的社會民主主義。北歐諸國採取重稅政策,是公認的福利國家,政府支出非常龐大。但北歐諸國也加入歐盟,經濟上也有一定的自由度。瑞典,挪威在經濟自由度的評比上甚至高於美國和德國。北歐諸國有他們的問題,但在人均收入和發展指數,生活品質指標上,北歐表現的比香港和新加坡都要更好。而且,北歐五國人口和台灣差不多(2,500萬),更值得台灣仿效。香港和新加坡只是城市規模的經濟體,許多地方很難和台灣類比。

台灣全民健保已是標準的福利國家政策,成效舉世知名,人民間的滿意度也高。全民健保費是原有稅制加上去的特別稅,這次大選也有要求健保免費的團體出現,但得票非常少。台灣也沒有人覺得把醫療制度自由化會比『強制參加』『一家壟斷』的全民健保還好。最近春節假期,我門診裏有許多台商和在中國求學的台灣學生,都趁著放假回台看診。他們不願意在中國當地就醫,因為在台灣看病方便又便宜品質又好。我有個高爾夫球友是個很有成就的中小企業主,開保時捷一個星期打三次球。他全家都移民美國,但他留在台灣照顧80歲的老母親,原因是母親曾在美國住院,年紀大買不到美國保險,自費住院幾日超過上萬美金,連他都吃不消,所以他還是把母親留在台灣。 只要有好的政府效能和福利政策,人民可以接受額外的負擔,全民健保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我在微網誌這樣寫說:『商人有沒有祖國我不知道,但病人肯定有祖國。
 
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政策對人民不分階級都有非常強的吸引力,推行會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重稅制度人民能否接受。若不加稅而靠政府巨額舉債,終將使制度崩潰,歐豬五國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不過,台灣的稅制非常不公,『2004年高科技產業實質有效稅率為5.8%,遠低於經營艱困的傳統產業的14.8%』(見此),而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只有百分之十一點九,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見此)。在台灣,九百萬勞工,負擔全國七二%的所得稅,但二○○九年財報的上市櫃企業,最賺錢的十家,賺的錢只繳了九.九七%的所得稅。十五家獲利三十億以上的企業,稅率也不到一○%。有獲利但沒繳一毛錢稅,甚至有退稅的企業,有五十四家。 (見此) 台灣要往福利國家邁進,需要的經費不必全民加稅而是落實公平稅改,並增加資本利得的稅額。還未執政前,對馬政府在稅制上討好財團卻債留子孫政策更該嚴加批判。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發表國情咨文,建議向富人加稅至30%。歐巴馬面對選舉,在自由主義盛行的美國,都敢提出這樣明確的主張,為何民進黨要求改革卻不敢提出清楚的政策?在抵制傾中HTC手機時,可以質問王雪紅的宏達電繳了多少百分比的稅金(比率上絕對少於受薪階級),盡了多少企業社會責任,再問台灣人民值不值得支持這樣的公司。

邁向福利國家是民進黨長年以來的主張,這個方向也是百病叢生的新自由主義全球浪潮的解藥。國民黨至今仍然保護18%的軍公教人員,軍公教一直是國民黨的鐵票。民進黨可以不必與之針鋒相對,而提出保障其它階級的福利政策,農人,工人,中產階級也可以有他們的18%。不必解除軍公教的待遇,而是讓全民都能享有同等福利。像當年公務人員先享有公保,再來是農保勞保,最後擴展至全民健保。過程中國民黨如果反對,勢必如老農津貼爭議中進退失據而失去民意支持。提高基本薪資,通貨輕度膨脹反而有利經濟。有一天當人人都有意義上的18%照顧時,18%的改革就完成了。張國城的文章提到台灣人有『中華文化,利出一孔』的思維,或許『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可以取代那種偏狹。


 
台灣人民以三隻小豬運動熱烈支持蔡英文,民進黨能給予這些殷殷期盼人民的回報就是『堅持主權,走向公平正義的福利國家路線』。要更有自信地說明自已的政策,更明確的交待國家的願景,要改革就不能『中間路線』『中道』式的和稀泥。民主制度中政治家不是社會學家也不是經濟學家,而應該是理念的熱血戰士。如果區域經濟統合可以解決一切的經濟問題,歐盟國家怎麼會陷入歐債的空前危機中?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產生的問題必需充份檢討,當整個社會從ECFA,FTA的迷思中醒來,就不會短視近利地認為非得要九二共識,非得陷入中國的框架台灣經濟才能向上發展。

過去台灣人想追求的目標是新加坡,既是獨立國家,又能充份的發展自由經濟。台灣和中國一起加入WTO後,台灣人對經濟自由化仍不滿足,才會被中國以商逼政,以九二共識換取ECFA,掉到一中框架的陷阱。結果沒有變成新加坡,反而變成連香港人自已都嫌的香港化之中。

蔡英文的基本戰略是正確的,這是一條能夠持續讓台灣向上發展,守住基本支持者,又能結合各種社會力量的路線 (弱勢團體,稅制改革,勞工,環保,反核等)。中國『以商逼政』,或可簡化『以右逼統』,那麼當然台灣對抗的策略就是『以左護獨』。實際情況當然很複雜,但民進黨可以更具體而直觀地提出『北歐國家化』的願景,特別是挪威和瑞典,來揚棄馬英九的香港化,更超越新加坡化,建立一個全世界台灣商人都捨不得離開的高水準福利國家。

這就是Taiwan Next吧,我相信很多台灣人會為了建立這樣的國家繼續奮鬥下去。

{###_billypan101/231/o1342203842.jpg_###}
 
P.S. 完成此文後方見老友昭明的: 一點簡單的感想:為何民進黨的中間偏左路線會失敗?,特補充上來以供讀者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futest13 的頭像
    afutest13

    afutest13的部落格

    afutes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