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沒有喝酒的習慣,吃飯的時候要喝最多也是啤酒,當作飲料解渴而已。大部份的酒,老實說我都覺得難以下嚥。

我曾經在一家酒莊裏試喝過老闆私藏的陳年金門二鍋頭,是少數我覺得能叫「好喝」的酒。後來去金門找,在酒廠外面的賣店也找不到,只買到了9年的陳高,不過味道也算不錯了。


酒的世界很複雜,最近我才知道,原來張學友代言的,在 7-11到處都有的馬諦斯是台灣人創的品牌,從國外進口原酒混合包裝出售。我沒喝過,不過他們的行銷手法實在有些奸詐,完全讓人分不出也以為是國外的大牌子。


家裏很多洋酒紅酒,我自已不買,都是客戶送的,品牌非常的雜。大部份在酒櫃放了幾年也沒有去動,純觀賞而已。偶而品嘗就是一小杯,威士忌大部份都有一股很強的橡木桶味道,白蘭地則多是混過的,我常常要懷疑會不會是假酒。

上網查各種廠牌也沒有一個明白的說明,我看還是擺著看好了。

只有一個牌子我會真的整瓶喝掉,就Hennessy 的 Cognac。



Cognac 其實也是白蘭地,Cognac本來是地名,但法國政府在法律中只有這一區的葡萄釀出來的原酒中含量超過50%才能叫Cognac。法文念成[CONEA]的發音。



(超過50%?這就可疑了,另外40多%是那來的?)

Hennessy是在1765年由Richard Hennessy創立的,就在Cognac小鎮上。Richard Hennessy看名字就知道,不是法國人,是愛蘭爾人。到現在已經8代了還是他的子孫在管這家公司,不過已經被LV集團收購股份了。

有些東西本質是很重要的,我問過幾個不常喝酒的人,他們也只有Hennessy才喝的下口。至於那些酒鬼們,則什麼都喝。台灣一年要消耗掉上百億的進口酒。其中魚目混珠的爛酒不知道有多少,反正會茫就好了。

Cognac的製程也頗有學問:

1。每年10月到11月間收成的白葡萄,壓出汁液後發酵約3周,此時酒精約8%VOL。品種大多是Ugni Blanc。

2。在銅制的鵝頸管蒸餾瓶中兩次蒸餾,出來的原酒叫此時叫「生命之水」eau-du-vie。據說兩次蒸餾這個方法的是由Knight Jacques de la Croix-Maron在16世紀發明出來的,過程也很傳奇。當時Jacques研究製酒,第一次蒸餾失敗,結果在夢中,魔鬼要求他再蒸餾一次。這道工序造就了cognac。此時酒精度在70%VOL。這是不能拿出來賣給一般人的,一定要賣給酒廠。


3。蒸餾出的生命之水酒是白色透明的,再放在由Tronçais forest出產橡木桶中ageing.陳年化的過程中,每年要損失約3-4%。這叫「part des anges」(The Angle Share),意思是要分一點給神明。長年保存的橡木桶會長出一種黑色的霉菌叫Torula compniacensis richon。陳年化到一定程度(至少兩年)再移到玻璃瓶中保存。此時酒精度已降到40% VOL。


4。混合。每家酒廠都有受訓多年的調酒大師,也們決定把多少比率多少年份的酒混合在一起,裝瓶出售。這應該是Hennessy厲害的地方,要全球行銷,又要能保持一定的品質。有些牌子會加焦糖為酒著色,我想這就是我喝別的牌子有時會覺得怪怪的原因之一吧。


Cognac的等級是以混合酒中最年輕的年份來設定的:

  • VS (Very Special) or *** (three stars), 至少兩年
  • VSOP (Very Superior Old Pale), 至少四年
  • XO (Extra Old), Napoléon, Hors d'Age, 至少六年

不過我不太相信這個簡單的分級能顯示出品質,因為要叫Cognac原來就必需要兩年,還說是very special,還是喝Hennessy比較保險。

比較出名的牌子有這些,台灣只有部份有進口:
CognacDrink
Louis-Royer
Bache-Gabrielsen
Camus
Courvoisier
Delamain
Maison Guerbé
Hennessy
Hine
KELT
Martell
Rémy Martin
Moyet
Otard
Pierre Ferrand
Renault
Meukow
Gaston de Casteljac
Birkedal Hartmann 

其中只有Hennessy被LVMH收購,一定有它的道理,看來我的舌頭也蠻有品味的~~

2006年全世界賣出了1億6千萬瓶cognac,應該比ipod多吧,不過網路上的資訊卻很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futest13 的頭像
    afutest13

    afutest13的部落格

    afutes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